12月27日,我校有幸邀请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人文经济学院的王磊老师,在弘文楼报告厅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传统诗词中的视野》讲座。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对中国诗画的理解和兴趣,为本学期的美育教育系列讲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讲座中,王磊老师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境界。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形容的是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首先要能忍受孤独和寂寞,勇于面对困难,敢于登高远望,确立目标。这个阶段是立志的阶段,强调的是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设定自己的方向;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来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描述了在追求理想的途中,即便遇到了重重困难和挑战,也要坚持不懈,愿意为此付出代价,甚至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是个需要耐力和毅力的过程,意味着要勇敢地去做,并不断磨练自己;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表示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探索之后,在不经意间找到了答案或达到了目标。这是一个顿悟的时刻,表明所有的努力最终会有回报,而成功往往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同学们认真倾听,与老师的思维碰撞,时而沉思,时而点头,时而恍然大悟。
此外,王磊老师还分享了倪瓒画作中的“高逸”精神:在《六君子图》中,用树木的挺拔比喻人的正直不屈;在《秋亭嘉树图》中,用空亭隐喻对名利的淡泊,同时代表自身生命的化身。王磊老师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倪瓒的三段式构图,画面分为远景、中景和近景,使画面层次分明,远近景相呼应。远景的层峦叠嶂,中景的宽阔江面,近景的秋山嘉树,都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画中作者对人生感悟和生命理想的表达。
王磊老师的精彩讲座不仅让同学们学习到了实用的绘画技巧,也对追求高尚精神品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鼓励同学们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即使遭遇挫折和困难,也要坚定不移,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