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匠心致服务,烹中西品芳华五月已至,热血正燃!上海市“星光计划”第十一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场关于技能、创意与热爱的盛宴正悄然启幕。这项赛事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与绽放。选手们在备赛中经历了“千锤百炼”,从标准化操作到创意突破,从个人苦练到团队协作,每一步都彰显着中职教育“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成果。在旅游专业部,中烹、西烹实训室飘起馥郁香气,刀工与火候的较量里藏着传承与创新;酒店服务选手们用毫米级精度丈量服务的温度。再从酒店服务的“0.1秒响应”到中西餐烹饪的“0.1克精度”,星光计划训练场上的每个细节都在诠释职业教育的深度。酒店服务——服务致胜细节生辉赛项主要包括前厅接待服务、客房工作车准备、中式铺床与开夜床、餐饮服务工作台准备、中餐宴会摆台、斟酒与服务等模块,还包含仪容仪表展示、专业展示讲解等内容,与新时代对高素质技能型酒店服务人才需求不断提高的新要求相吻合。将“微笑服务”升华为“智慧服务”。聚焦客房服务、餐饮摆台、前厅接待等核心模块,以赛促练、以练强技。折叠床单误差不超1厘米的“毫米级”标准,餐巾折花绽放的创意巧思,接待时的从容仪态……选手们在训练中淬炼职业素养。从整理客房的条理有序,到宴会设计的美学呈现,每一次练习都是对“工匠精神”的践行。中式烹饪——传承经典守正创新赛项涵盖了热菜烹制、花式冷拼制作、果蔬雕刻、中点制作、展台布置以及团队项目展示讲解等多维度的竞赛环节,全面而深入地考察了学生在烹饪基本功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技巧及创新能力。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人烹饪技艺和团队协作的舞台,更是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用“传统技法”碰撞“现代审美”,选手们在传统技法中融入现代元素,既保留了中餐的文化底蕴,又赋予菜品新的生命力。正以烟火为墨,在职业教育的画卷上书写舌尖上的中国故事。让传统滋味与现代美学激情碰撞,每一道菜品都是对“食不厌精”工匠精神的诠释,更培育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力的中餐匠人。方寸灶台藏乾坤,一勺一铲皆匠心。烹饪(西餐)——创意赋能舌尖绽放赛项根据最新世界技能大赛项目《技术说明》等相关技术文件制定。要求根据健康和安全法规制作均衡营养菜单,根据不同类别的食材制作菜肴,并估算成本并合理安排预算,掌握食材订购和挑选知识,高度重视并严格确保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安全。用“匠心”诠释“世界标准”,淬炼刀工、火候与摆盘艺术,让西餐技艺与东方审美碰撞出亮眼火花。从基础酱汁调制到创意料理烹制,每道工序都是对“料理美学”的解构与重构,更培育出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的西餐匠人。方寸灶台间,烹饪青春理想;刀叉起落处,勾勒职业蓝图。五月的赛场是熔炉,淬炼技艺,是擂台,见证成长,更是舞台,让青春的汗水折射出最耀眼的星光。从酒店服务的“服务温度”到西餐烹饪的“料理美学”,从中餐烹饪的“传承”到技能竞赛的“创新”,三个赛项交织出职业教育的多元魅力。每一次技能的突破,都是对“行行出状元”的最好诠释;每一滴汗水的挥洒,都在为“技能强国”的蓝图添砖加瓦!
-
采风广富林 绘意沪之源为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综合素养,进一步落实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中本贯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5年4月23日,在视觉艺术学院韦亦佳老师,文献专业部高川祺、谈依琳等老师的带领下,22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中本贯通班的同学们来到了素有“上海之根”之称的广富林文化遗址,开启第二次沉浸式专业实践学习之旅。阳春三月,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春意盎然。韦老师首先以层叠交错的古建筑群为范例,现场向同学们讲解速写构图的要点:“我们眼睛里看到的画面有屋顶有树枝,有时看上去颇为杂乱无章,因此在速写时要抓住主次关系,适当省略不重要的景致,突出我们想表达的重点”。高老师则从旁为同学们指出具体问题,帮助同学们进一步领会韦老师的讲解。午后,韦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处凉亭,向同学们讲解速写构图中对于远近景的处理:如远景的作用是延伸画面的视觉层次,以表现场景氛围为主,不适宜过分勾勒细节;而近景则正相反,需要更加严谨地刻画细节,以此凸显画面的重点。同学们在韦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景致,用画笔记录下他们眼中的风景。实践学习的最后环节是远景速写,韦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大片田地旁,指导同学们略写近处的田野风景,细致勾画远方的建筑形象。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感知空间,在纸上用笔体现出画面的立体感。同学们认真听讲,手中画笔不停,将满园春色与历史建筑一起定格在画纸上。当夕阳西斜,此次实践研学活动也接近尾声。同学们收起的不仅仅是满载速写稿的画本,更是他们对专业技能的磨练,以及对海派文化源流的敬畏。在“上海之根”描摹历史的肌理,文修学子们不仅仅是用笔尖描绘眼前的风景,更是用心感悟历史风貌,坚定传承历史文脉的信念与担当。
-
专业赋能 以培促长5月7日上午,我校2025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师资培训——图书馆管理技能项目开班仪式圆满举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甘小明、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校长唐纪瑛、上海图书馆服务拓展部副主任王晨敏、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成序、培训基地学员以及部分负责老师出席仪式。我校文献专业部主任李蓉主持仪式。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校长唐纪瑛首先致欢迎词,她对参与培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在师资培训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卓越成就,在得知本次学员中有一名我校01届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后非常高兴,并与学员亲切交流。随后,她指出学校为本次图书馆管理工作技能培训班级配备了先进设备、优秀师资和良好管理服务保障,相信各位学员一定能学有所成、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往届优秀学员,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顾娱泠老师分享了她在培训中的宝贵经验,与大家分享上一次学习后的丰硕成果和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并在发言中表示对此次学习的期待和对组织者的感谢。行业专家代表上海图书馆服务拓展部副主任王晨敏则从行业专业的角度,分享了图书行业的前沿知识,强调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并给予了大家一些新的学习和努力方向和思路。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成序对培训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强调了培训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和学习纪律,并表示学校一定给学员们提供一流师资和实训环境,希望各位学员学有所成。开班仪式最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培训项目负责人甘小明在发言中,对培训基地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从个人专业的角度解读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工作的不易,同时对未来的培训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她希望本次培训班的学员们都可以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去,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所学内容,为今后的校园图书馆工作增加亮点。简短的开班仪式后,学员们便立即投入到“开班第一课”的环节中,学习并体验了以《AI馆员数字交互系统》为主题的课程。本次开班仪式不仅是一个开始,更是一个激励和动员。它标志着新一期师资培训的正式启动,也为参与培训的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培训中,每一位学员都能收获知识,提升技能,为中职校图书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
法式匠心邂逅校园青春 共塑舌尖上的文化桥梁4月10日-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西点制作国际交流活动在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的校园里展开。来自法国的欧洲金廷帽甜品大赛评委主席、巧克力可颂世界杯评委主席Yann Bonneau大师团,携手巧克力可颂世界杯冠军,为上海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代表、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烹饪专业学生呈现了一场融合技艺、创意与文化的烘焙盛宴。活动伊始,法国大师以“一克不差”的精准态度揭开序幕。从面粉蛋白质含量到黄油乳脂配比,从揉面力度到开酥节奏,每一个细节都诠释着法式烘焙的严谨基因。现场师生在大师指导下亲手制作传统可颂,从擀制到塑形,从烘烤到品鉴,零距离感受“黄金蜂窝”背后的匠心哲学。当金黄酥脆的可颂香气弥漫实训室,大师对成品的逐一点评,更让师生深刻领悟:美味源于对工艺的极致追求。传统可颂的制作告一段落,世界巧克力可颂世界杯冠军DimitriBORDON的登场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位冠军不仅带来了令人惊艳的创意款可颂,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的创意灵感来源。他以故乡风车为灵感,巧妙地用花椒粉将巧克力的醇厚口感提升一个层次,颠覆传统口感;通过创意造型与独特装饰,展现可颂的无限可能。巧克力可颂世界杯冠军DimitriBORDON走进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他的学技之旅和参赛经历“烘焙不仅是手艺,更是艺术与生活的对话”,冠军分享的参赛经历与创作理念,点燃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在与同学们的互动环节中,他鼓励学生:“失败是创意的养分,唯有热爱与坚持,才能让每一份作品独一无二。”同学们表示此次交流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明白了唯有热情与创新才可铸就成功的真谛。此次中法交流活动是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拓展学生视野的一次生动实践,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烘焙教学,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法国西点大师对细节的执着、冠军对创新的坚持,为师生注入了追求卓越的信念。未来,学校将持续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助力学子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职业华章。
-
低空经济新浪潮,学术分享启新思从2024年初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起,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在各地迎来了快速发展。为帮助同学们把握民航业发展最新动向,激发专业学习热情,航空专业部于2025年3月28日邀请李爽老师开展《低空经济的发展与未来》的主题讲座。李爽老师在西安交通大学荣获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顺丰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世博(Sabre)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目前在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执教。李爽老师以独到视角为同学们解读了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蓝图,带领大家探索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为未来职业规划提供了前瞻性思考。在讲座中,李爽老师首先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随后深入解析了其四大关键领域。她结合我国的政策导向和重大事件,展示了低空经济的强劲增长趋势。特别地,她指出了无人机(UAV)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农业喷洒、景区物资配送、灯光秀等众多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们描绘了一幅科技感十足的未来蓝图。李爽老师通过展示生动的案例和最新的数据,向我们揭示了无人机和eVTOL技术如何重塑行业生态。从农田到城市,从物流到娱乐,这些创新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低空经济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讲座的最后,李爽老师向航空专业部的学生们发出了热情的邀请:“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将于今年3月正式推出无人机驾驶员培训项目,第二期培训计划将于7月启动。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未来将需要更多专业人才的参与。我们期待同学们选择无人机驾驶员这一学习方向,成为这一新兴领域的先锋,共同开启航空事业的新篇章!”在讲座的尾声,航空专业部的朱海峰老师进行了精辟的总结。他聚焦于三个关键点:首先,朱老师提出,低空经济正处于发展的风口,他希望同学们能从本次讲座中获得灵感,不仅要学会分析行业趋势、把握发展机遇,还要积极提升相关技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接着,他引导同学们思考低空经济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场景,以及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朱老师强调,在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适应力显得尤为关键。最后,朱老师勉励航空专业的学子们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聆听行业前沿的声音,让每一次难得的讲座都成为成长的阶梯,稳步向前推进自己的专业道路。本次《低空经济的发展与未来》专题讲座,作为航空专业主题讲座系列的第四场,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我校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联动合作关系,而且为航空专业的学子们打开了全新的职业视野,系统性地普及了低空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展望未来,我校将继续深化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共建,积极探索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创新模式,共同培育适应新时代民航产业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
与历史对话 传中华文脉为进一步落实学校文物保护与修复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职业素养,链接社会资源开展“大思政”育人模式探索,2025年3月26日,22级文物保护与修复中本贯通班学生在视觉艺术学院韦亦佳老师,文献专业部李蓉、高川祺和谈依琳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实践学习之旅。实践学习的首站,是“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韦老师带领同学们站在画作前,用生动丰富的语言讲述印象派的发展与作品的鲜明特点,同时以画作为例,向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构图、绘画技巧以及作品中透出的画家的思想。与此同时,老师还结合本专业特点,介绍了油画修复的知识,如颜料在历经岁月之后不免泛黄、褪色,需要在修复时仔细鉴别,才能还作品以本来面貌。午餐后,师生移步2025上海市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现场,观摩文物修复比赛。看着文物修复师们用灵巧的双手和娴熟的技能,让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重新焕发光彩,就像是一段被尘封的时间又重新来到了世人的眼前。文物的修复不仅仅是将一件器物或是一卷书画恢复其本来的面貌,更是将历史的真容展现出来,将中华的美韵展现出来。同学们不由得屏息凝神,目光随着修复师手中的修复工具材料游走,也让大家体悟到了文物医生既需妙手更需仁心的职业真谛。竞赛现场不仅是传统匠艺的T台秀,更让立志传承这项技艺的年轻一代触摸到了文化遗产传承中那份与时间为友的从容智慧。观摩比赛之后,同学们在馆中自主选择一件文物,以其为对象进行临摹速写。同学们在文物前仔细观察细节,用手中的笔将它们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临摹方式,让同学们学会从文物实景中捕捉细节,进一步提升细节观察能力、手绘表现能力以及空间分析能力。与文物的近距离接触,也让同学们从中听见了历史的回声,感受到了中华千年文明的厚重。此次实践学习活动通过参观展览、观摩比赛、临摹速写环节,近距离接触文化遗产,激发了同学们对文物修复职业的敬畏感与使命感,厚植了文化传承意识与工匠精神,从而推动同学们将课堂所学修复知识技艺与高雅艺术审美、历史认知相融合,在实践中深化对文物价值、保护理念的理解,成长为兼具专业技能与文化情怀的新时代文物守护者。
-
以匠心铸技能 用青春谱华章在万物勃发的阳春三月,我校又传来捷报!3月23日至24日举办的上海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主赛区传来喜讯:我校2022级网络技术专业姚家祺、2023级网络技术专业鹿时域两位学子,代表徐汇区出战“网络系统管理”赛项,以“千锤万凿出深山”的专业底蕴和“乱云飞渡仍从容”的竞技风采,分别斩获金奖与铜奖,实现该赛项的历史性突破,为徐汇职教再添璀璨勋章。作为上海市职业技能领域的“奥林匹克”,本届大赛以“技能造就美好未来”为主题,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赛事对标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标准,设置101个正式赛项(包含59个世赛选拔项目),吸引全市16个区2000余名选手同场竞技。网络系统管理赛项作为核心项目,重点考核选手网络架构设计、系统集成部署、安全攻防实战等综合能力,竞赛难度较上届提升 30%,堪称“网络工匠的试金石”。赛场上,姚家祺和鹿时域同学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投入比赛。姚家祺同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摘得桂冠;鹿时域同学也不甘示弱,凭借稳定的发挥收获第三名的好成绩。佳绩的取得,源于学校深耕职业教育改革四十余年形成的特色育人体系。作为国家级重点中职校与上海市优质中职校,学校以“汇雅聚智、和心育才”为办学理念,构建起“三全育人 + 产教融合 + 数字赋能”三位一体的现代职教生态。近年来,学校紧密对接上海“3+6”产业布局,创新“岗课赛证四维融合” 育人模式:依托商汤、华为、公安三所等多家龙头企业共建产业联合体和产业学院。将真实岗位标准融入《网络系统管理》等28门项目化课程;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数字通信与运维实训室”等4个智慧化实训平台,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对接;构建“校→市→国→世”四级竞赛体系,连续4届为世赛网络系统管理赛项提供优质选手。此次佳绩的取得,是学校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生动实践,也是徐汇区“品质教育”建设的重要成果。目前,姚家祺选手已入选上海种子选手,将向2025年全国技能大赛发起冲击。正如唐纪瑛校长在2024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中提到的:“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未来’的教育。希望全体同学以获奖者为镜,在技能报国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让‘技能成就人生’绽放时代光芒!”
-
慧心筑梦教育路,雅行共绘成长图2025年3月7日,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慧雅”青年教师研学会(第一期)启动仪式在达和楼809会议室举行。校党总支顾琤懿书记、校党总支青工委员陈燕老师、工会主席喻蕾老师和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主任高成序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启动仪式由高成序主持,来自我校的10位青年教师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第一期研学会的序幕。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始终是我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次“青年教师研学会以“慧雅”为主题,旨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助力其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校党总支精心策划了为期一年主题鲜明、形式丰富的学习活动,涵盖教学技能提升、职业规划指导、专业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启动仪式上,顾琤懿书记进行了学习动员。他与学员们分享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经验与心得: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是要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要勇于实践,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四是要善于反思,在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中获得进步;五是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研学会各项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力争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顾书记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青年教师的深思与共鸣。随后,喻老师和陈老师以轻松幽默的方式与学员们展开互动。两位老师通过分享自身工作经历中的趣事和经验,迅速拉近了与学员之间的距离。她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职业规划、技能提升等内容,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最后,高老师详细介绍了本次研学会的课程安排。从专题讲座到实践研讨,从团队协作到个人展示,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让学员们充满期待。相信通过研学会这一平台,学员们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还能深入了解学校文化,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慧雅”青年教师研学会的启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与成长机会,也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启动仪式的圆满举行为研学会奠定了良好的开端,相信在接下来为期一年的学习中,每位学员都能学有所成、收获满满,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以评促建 “慧”聚未来为贯彻落实《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精神,进一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切实保证贯通人才质量,有力推动中本贯通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优化,2022年11月15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和高等教育处委托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对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本贯通培养试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我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在2020年申报的中本贯通培养试点专业,于2021年首次招生。上外贤达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学副院长丁蔚教授、邵兵教授、徐治国主任、杨涵诗老师,我校唐纪瑛校长、顾琤懿书记、罗长安副校长、赵洪声副校长、相关处室主任及数媒专业相关教师出席并全程参与此次专业跟踪检查评估。首先由专业负责人从“建章立制无缝衔接、专业共建不断优化、学生管理成效凸显、未来与展望”四个方面向专家组汇报近一年半的专业实施情况;接着专家组分头进行校领导访谈、专业主任访谈、教师访谈、随堂听课、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学过程资料审查,对学校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评估。专家组对目前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本贯通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组织架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一体化设计课程,校企联合教研有落地成效;课堂教学扎实,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高、对任课教师认可度高,并且热爱自己的专业;疫情影响下,充分利用两校线上资源,深化学生专业认知,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等。一年半来,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取得显著成绩,在2022年上海市中本贯通专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现了专业建设成功的第一步。今后,我校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将继续在“共建、共享”的理念下,不断推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中本贯通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
中餐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详见附件:中餐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1级民航运输服务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详见附件:2021级民航运输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0级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020级民航运输人才培养方案
-
航空服务(空港地面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附件:航空服务(空港地面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19级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附件:2019级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期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高中部召开了《信息化特色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中期推进会,唐纪瑛校长、于惠芳副校长、陆以农副校长齐聚我校中漕校区并做了指导讲话和要求。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学校教务科科长罗长安老师、项目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和高中部两组组长,会议由高中部主任瞿晖主持。《信息化特色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作为已经立项的区级重点课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的研究建设。唐纪瑛校长强调:高中部的信息化特色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高中部得以生存的重要途径。她谈到:此项课题建设有扎实、深厚的基础,不仅有原来综合高中发展过程中的计算机特色基础,还有总校信息化强大的背景依托,大家要对信息化课题建设充满信心。她同时回顾了我校市级示范校成功创建以及中本、中高专业成功贯通所走过的艰辛历程,期间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创出了中职发展的一片新天地,因此特色高中的创建我们同样要充满信心和希望。陆以农副校长谈到,信息化特色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课题要与创建特色高中紧密联系起来,我们一定要集全体教师智慧,把信息化特色高中创建成功,争取获得特色学校的称号。于惠芳副校长作为分管学校教科研的领导,她指出,今年区教科研室对全区各个学校的科研项目做出了具体工作布置和要求。所有区级的教育科研课题特别是区级重点课题要做好教研修一体化实施计划安排,计划涉及到每学期的主要研究工作与研修内容,同时要在研究、研修进程中做好各项研究的过程性材料的积累等。学校、校区会继续加强对于该项目的指导和管理,课题组各项目负责人要按照时间节点努力完成每项研究工作,确保课题项目研修落到实处。在课题的前期申报工作中,校区教科研负责人徐亚平老师和校区副主任杨德红老师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和计划。本学期的课题研修实施计划经过了反复修改和讨论,并得到了校领导的及时帮助和指点。虽然《信息化特色课程改革研究实验课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在校领导的引领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努力下,高中部将发挥每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同心协力地收集、寻找教学障碍点,并思考如何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以解决。同时教研组备课组将制定相关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案例研究和公开教学展示课的探究;并对阶段性、过程性工作做好深入分析和反思小结。学校、校区也将组织相关教师外出考察、学习,更进一步思考和实践全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我们相信:信息化特色高中课程改革课题的推进将进一步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深入探究教学策略及方式,进一步减轻教师负担,并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科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最终完成信息化特色高中的创建。通过此次课题推进会议,与会的两组组长更加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此次会议精神带回组内,与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商量研究,群策群力地完成本学期的各项课题任务。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虽然高中部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但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高效的教学,我们将义无反顾地努力进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