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春风携着蓬勃生机,拂过校园的每个角落,也掀起了学子们心中对自身成长的思考以及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憧憬。
新学期伊始,在徐汇区总工会、徐汇区工匠学院的支持下,慧雅讲堂“精神感召之大国工匠”系列主题讲座如期举行。活动围绕“工匠精神”展开,特邀了四位分别深耕于轨道交通、芯片制造、涂料领域和口腔医学的行业翘楚,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场思想与技艺的深度碰撞。
周向争工程师多年来深耕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项目中,见证了我国地铁系统的发展成熟。他从职业生涯经验和国家政策方针出发,阐释分析了“工匠精神”之于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让同学们意识到“工匠精神”绝不代表保守落后,而是为创新发展赋能的源动力。周老师强烈呼吁学生要将“工匠精神”作为精神追求,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
芯片,电子设备的大脑,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董鹏宇博士通过生动风趣的口吻向同学们展示了芯片制造的奥秘。他结合了芯片制造的精密工艺流程、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历程,深刻地诠释了筚路蓝缕、厚积薄发的“工匠精神”如何带领企业冲出重围,打下国产芯片的天地。同时也令学生体会到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深层内涵。
深耕涂料行业二十载的徐金枝老师,携其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的"气凝胶绝热涂料"研发成果走进校园。作为市级工匠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她以"涂料与人生皆为艺术"为喻,生动讲述科研攻坚中的创新思维与突破性实践。通过"马拉松式科研""失败即阶梯"等鲜活案例,阐释如何将坚韧品格转化为职业动能,激励信管学子以创新思维重构人生赛道,在传统产业革新中书写青春篇章。
拥有三十年口腔修复经验的周曼莉老师,以"从古埃及金牙到AI咬合重建"为脉络,用文物级牙模与动态数据图谱,生动演绎人类口腔医学千年进化史。通过解析兵马俑修复式义齿工艺、数字化微笑设计等案例,揭示"每颗义齿都是科技与美学的结晶"的职业真谛,带领信管学子在历史长河中读懂"毫米级匠心"的温度与精度,点燃新一代医疗技术人才传承与革新并重的职业理想。
四位大国工匠的智慧碰撞,在三月春风里播撒下匠魂传承的火种。这些闪耀着时代光泽的匠心故事,正在信管学子心中熔铸成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随着“精神感召之大国工匠”系列讲座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文化自信之人文中国”系列活动。当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代青年相遇,跨越时空的人文对话必将唤醒血脉深处的文化认同,孕育出兼具国际视野与中国底蕴的新时代匠人。